「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 一句看似簡單和老套的政府宣傳廣告口號,對普遍家長來說,此句說話就等於告訴你「媽媽是女人」般簡潔有力,一語中矢。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
作為兒子的我,生於碎裂家庭,對此更是有深刻體會。小時候家境清貧,爸爸經常在家中吵吵鬧鬧,動不動就是對母親拳打腳踢,連照顧失聰弟弟的責任也落於我這個小男孩的身上,又有誰有空關懷我心中所想所思?還記得有一次數個月也不見爸爸的蹤影,原來他因為傷人罪而被判入獄。又記得有一次,爸爸把紙幣塞給當時只有三歲的我,原來是叫我去幫他到報攤購買一本成人雜誌「龍虎豹」。我一手握著那紙幣,一手拖著當時兩歲的弟弟,由木屋區走過長長的山路下山到報攤買書。報攤老闆看見我兩兄弟來買書也感到非常驚訝,還不斷追問我們是否要買「龍虎門」,但記錯了書名。
現時的我,已經忘了當時到底是買了「龍虎豹」或是「龍虎門」回家,只是覺得與爸爸不愉快的關係可能是引致我童年反叛的最大原因。現為人父,更能從自己童年的經歷體會對自己的任何一個小決定對子女的將來影響有多大。過去了的時光既不能改變,亦不能重來,未來的日子又充滿未知之數,所以只
好專心做好現在!現在能和小朋友相處便要好好珍惜,當有一天發現兒女再不願意黏著自己、親自己,對自己說:「爸爸,我愛你!」的時候,你才知道已經錯過了太多,但這一切已經太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